本基金會於 2001 年 3 月成立以來,即將邁入第七屆董事會。大多數董監事仍是創立時的捐助人士,一路走來,本於創立時的初衷,大力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常態化和制度化發展。第七屆董事會增加幾位企業先進和年輕企業家,讓本基金會能夠與時俱進,前瞻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。再度表達衷心感謝,一路支持和協助的所有董監事先進。
從 1990 年代以來,兩岸經貿關係可說起起伏伏,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九十年代兩岸經貿關係呈現單方向發展,大陸低廉的生產成本(含土地、勞力、環境等因素)提供台商西進發展的優良環境。第二階段則是在 2000 年前後,科技產業落腳於長三角地區,特別是昆山、蘇州等地,帶動大陸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高峰。第三階段仍是現在進行式,在美中貿易衝突下的台商,則面臨轉型升級或是南向發展,或是回台投資等抉擇。
未來發展如何? 目前尚難預料。但可以確定的是前兩階段台商在大陸發展,直接間接對大陸 1990年以來改革開放,發揮了積極的作用。台商在大陸近三十年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有不可磨滅的成績,也對兩岸的經貿關係起了聚合的作用,對兩岸和平發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。換言之,三十年來,兩岸經貿關係,正默默朝著基金會成立時所倡議的「兩岸共同市場」方向發展。本基金會在二十年前,由蕭副總統於 2000 年五月離任行政院長職務後,以其長年投入經貿領域的政策擬定,並參與對美貿易談判的豐富經驗,深知經貿關係的正常化與制度化,才能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。因此提出「兩岸共同市場」的理念,這個理念近兩、三年來更得到海峽兩岸的肯定與認同,進而提出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」的倡議,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。
今年三月下旬,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「兩岸企業家圓桌論壇」中,就以「探討兩岸共同市場」為議題,邀請兩岸相關學者與企業人士共同參與。六月下旬在昆山舉行的「昆山產業合作論壇」,也特別針對「兩岸共同市場」議題,以兩岸智庫學者為主,一起探討如何建構「兩岸共同市場」的願景。八月下旬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北京舉辦的「第二十二屆京台論壇」,特別安排一場會議,以「共同市場、共同願景、共同行動」為主題,也是邀請相關智庫學者出席。顯見如何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」已漸成為兩岸關心的議題。
誠然, 如何具體推動「兩岸共同市場」,並不是一蹴可及的工程,必須有待兩岸有識之士繼續交流,逐漸尋求理念上的共識,進而探討落實執行的路徑和策略。就此而言,近二十年來,兩岸經貿交流已積累很多實務上的經驗,可以提供未來探索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基礎,讓我們樂觀以待吧!
本基金會今( 2018) 年上半年的重要工作, 就是出席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, 以及參加大陸各地所舉辦的交流活動。 基金會成立已邁入第 18 年, 秉持著創立時的初衷與宗旨, 克盡民間基金會的角色與功能, 在 蕭萬長榮譽董事長的指導,各位董監事熱心參與和鼎力支持, 已搭建起兩岸民間交流的常態性平台。
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於 4 月 9 日至 11 日在海南舉行, 本基金會自 2002 年加入論壇成為基礎會員, 2003 年首次出席博鰲論壇以來, 除 2009 年到 2012 年外, 每年均由蕭萬長榮譽董事長率領工商企業界人士與會。 今年論壇開幕式由大陸習近平總書記蒞會發表主題演講, 依往例與出席會議的台灣企業界人士見面, 並與 蕭榮譽董事長晤談。 會談重點為大陸如何具體落實對台商、 台胞的「 同等待遇」, 本期通訊已有相關詳細報導, 不再贅述。
二十年來兩岸關係起起伏伏, 在政治層面時熱忽冷, 但是在經濟社會層面, 兩岸交流卻從未停頓, 顯示經貿文化的交流開放, 最符合大多數人民的需求。 本基金會自創立以來, 即自我期許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核心考量, 持續推動與探討經貿交流機制的制度化與正常化, 建立雙方互信的對話平台。
最後再度感謝基金會董監事的支持,以民間的力量讓我們為兩岸經濟的共存共榮一起盡力。
基金會辦公室於今年初春從松智路遷移到德惠街,這是基金會於 2001 年成立以來的第四次搬家。每次遷移新址,有關資料的歸納整理,莫不勞師動眾。這次搬到基金會自己的家,同仁都很喜悅,希望可以一勞永逸,不必再為遷址勞苦。
遷到現址前後,承基金會董事、監察人、長官、好友或親臨致意或送花祝賀,特在此卷頭頁衷心表達誠摯的感謝。 近一年來,兩岸關係出現了新常態的變化,雙方正式溝通的管道與平台似乎是千呼萬喚,遲遲未見具體回響 ; 兩岸在政治上的互動,可說仍處於「維持現狀」 的關係。然而,兩岸在經貿和文化上的交流互動,卻未受到這種「政治冷」 氛圍的影響,仍維持既有常態的交流關係。尤以在經貿方面,參考財政部兩岸貿易資料,從去年 5 月到今年年初,顯示每月對大陸的進出口金額與成長率不僅沒有減少,反而逐月略有增加 ; 對大陸出口出超的成長率在 2016 年底最高達 36.6%,面對大陸出口仍然維持暢旺的現象,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出口大陸生產再外銷的三邊貿易模式。
未來隨著美國川普政府推動在美國生產優先的政策,吸引台商赴美設廠生產,可能因此會改變現行的三邊貿易關係,因而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可能因此逐漸下降。兼以台商在大陸生產的成本愈來愈高,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,我們可以預見 : 未來兩岸的經貿關係,可能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,值得我們審慎觀察和深入分析。
此外,兩岸民間團體與人員交流仍持續進行,較少受到影響,民間交流可促進兩岸人民的瞭解與認識,進而追求共同的經濟利益。基金會成立宗旨之一,就是促進兩岸經濟發展,提升兩岸人民福祉,並藉以促進全球經貿繁榮與和平 ; 因此,本基金會將秉持此宗旨,在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副總統已奠定的基礎上,繼續發揮民間基金會智庫的角色與功能,以追求兩岸經貿關係的更制度化,提升兩岸人民生活的福祉。
近年來,兩岸青年議題日漸受到重視。其中除了兩岸政治認知差距外,其所參與之社會運動和決策影響,亦衝擊兩岸關係的發展,值得吾人賦予更大之關注。
- 年輕世代議題具有共通性與差異化
在全球化風潮下,年輕世代的生存挑戰與貧富懸殊日益尖銳,尤其是經濟與社會的剝奪感深化,更使得年輕世代對社會反思與矛盾加劇。事實上,兩岸經貿互動對特定族群和產業傾斜之政策運作,亦牽動台灣年輕世代的批判和衝擊。
針對形勢日益嚴峻的青年議題,政府與民間部門除推動創業與就業計畫外,亦提供天使基金和輔導專案,期能強化年輕世代就業安排與市場參與。此外,大陸對台部門亦在各省市普設台灣青年創新與創業平台,期能強化台灣青年在大陸市場參與和認同,從而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和發展。